說到醫院,大家自是再熟悉不過了,那些充斥著消毒水味的診室、病房,給人以干凈整潔的感覺。然而,在微生物學家的眼中,呈現的則是另一番景象:醫生的呼叫器成了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天下,紋帶棒狀桿菌在水槽龍頭上安居樂業,就連病床欄桿也成了糞腸球菌的地盤。如此群菌亂舞的景象是不是令你心生恐懼?不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最近刊載的一篇文章卻表明:最危險的細菌,并不是你在醫院里遇到的那些,而是你自己帶進來的!
“事實上,以前就有不少人懷疑與醫院有關的感染性病原體其實是由患者自己帶進來的,但本項研究提供了第一個環境實證。”耶魯大學環境工程師Jordan Peccia表示,他本人的研究方向正是疾病傳播學。
如果人們并不知曉微生物的源頭在哪里,那么想要追蹤它們的傳播軌跡無疑相當困難。有鑒于此,在本項新研究中,由芝加哥大學微生物生態學家Jack Gilbert領銜的研究團隊將目光投向了一所新醫院,這便是芝加哥大學臨床與科研醫學中心,該中心于2013年才剛剛開張。在開張前幾個月,研究人員做了一系列先期工作,他們同建筑師們進行了很多交流,還對醫護人員進行了廣泛調研,以充分掌握相關信息,包括工作人員與患者進出處、可能會使用的洗手間和自動販賣機、人群彼此容易接觸的地方,等等。他們還在該中心投入使用前對醫院的各個角落進行了取樣,發現這里的環境還算得上比較干凈。
然而,好景不長,這里很快就變成了另外一副模樣。因為,開張僅僅一天,這里的手機、臺面、鼠標……所攜帶的棒狀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的數量便急劇上升,而這些細菌正是導致白喉、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肺炎等疾病的元兇,對于免疫功能比較弱的人而言,這些疾病尤為危險。
醫院開張后,微生物群落發生了較大變化。圖片來源:Sci. Transl. Med.
接下來的365天,Gilbert等人對醫生、護士、醫院其他工作人員及患者呆的地方、穿的衣服及皮膚表面進行了取樣,一共取了6523個樣。“這有點尷尬,”Gilbert回憶道,“大家到這里來是看病的,而我們卻跑過來說‘對不起,我能在你腋窩、鼻子和手上取點樣嗎?’”
研究團隊比較了患者來醫院時和出院時的微生物狀態,并且運用統計學方法推定在患者逗留醫院期間,究竟是什么影響到了其微生物構成。研究揭示,病床欄桿是細菌的一個重要據點,比起其他采樣處,生活在這里的微生物與在患者身上發現的更為相似。
研究結果表明,參與了本項研究的252名受試患者中,約有20人被專家定義為“醫院獲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這與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分析數據相當接近——CDC指出,每25名住院患者中,差不多就有1人會感染。不過,千萬不要忽視了本研究給出的這樣一個事實:根據采樣結果,不管是病房還是醫護人員,在被采樣對象身上發現的細菌與那些感染之間并沒有什么因果聯系,所以病源并非來自醫院?!白羁赡艿慕忉尡闶?,患者入院時就已經感染了這些細菌。”Gilbert表示。
不少人的腦海中往往有這樣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即醫院其實是個藏污納垢之地,是各種危險疾病的安身立命之所,而本項研究無疑給這種傳統觀念來了個當頭棒喝。它表明,醫院里的那些細菌不見得比你自己家里的更危險?!叭绻@的確是事實,”Gilbert說,“將徹底扭轉人們看待醫院獲得性感染的方式。”
最后讓我們來看看Gilbert講的一番話吧:說真的,把醫院弄成完全無菌環境是不現實的,為了防止在醫院被感染,絕大部分醫院已經做得夠賣力了。因此,比起花更多的人力物力把醫院弄得更干凈,人們更應該把精力花在如下這個方面:進醫院前,還是先好好把自己收拾干凈吧!
原文(掃描或長按二維碼,識別后直達原文頁面,或點此查看原文):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找試劑”的所有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找試劑所有。如需轉載請與4008-955-95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 載使用時須 注明來源“找試劑”,違反者本網將追究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3.本網評論版權中各網友的評論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的觀點或立場。2019中國500強排行榜發布,23家化工企業14家醫藥企業上榜?。ǜ酵暾駟危?/a>
2019-08-02 14:03:04西隴集團成員——上海西隴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精彩亮相BCEIA 2015
2019-08-01 15:44:06找試劑網 zhaosh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危化品生產經營許可證:滬(普)應急管危經許[2021]205431(F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