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飽和烴類化合物的Reppe型羰基化反應是合成羧酸衍生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工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考慮到CO的毒性,該反應在實驗室的合成條件下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盡管人們設計了雙室反應裝置來解決反應過程中使用CO的安全問題,并發展了其他羰基化前體替代CO,但對于不同類型親核試劑參與的羰基化過程,所使用的催化劑均需重新精細調控,加上部分親核試劑的親核性不夠理想、位阻較大,親核試劑的適用范圍相對有限。將不飽和烴類轉化為酰氯再制備羰基化合物是另一種解決方案。酰氯作為一種合適的前體可與不同親核試劑發生親核加成取代反應,與此同時還可用于構建不同的偶聯反應。從不飽和的烯(炔)烴出發,以簡單的酰氯為原料制備其他結構復雜的酰氯,不僅可以避免使用劇毒的CO和強腐蝕性的HCl,得到的酰氯還可以和多種親核試劑發生反應得到羧酸衍生物,或進一步用于其他偶聯反應中,從而一鍋法將烯(炔)烴轉化為多種不同的羰基衍生物。
近期,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的Bill Morandi教授課題組報道了一種具有“穿梭”機制的催化體系,實現了無CO/HCl參與的不飽和烴的酰氯化反應。
作者此前報道了以烯烴與腈為底物,通過反應過程中產生的HCN作為“穿梭分子”,實現了形式上無HCN參與的烯烴氫氰基化反應(Science, 2016, 351, 832-836,點擊閱讀相關)。這種“穿梭”催化反應是指一個簡單的小分子在兩種底物分子間進行可逆地“穿梭”,隨后在特定的條件下推動反應正向進行,最終得到目標分子。他們設想這一過程可能適用于以簡單的酰氯分子為酰氯供體,烯烴底物發生酰氯化的反應中,反應中無需使用CO和HCl,在合適的反應條件下,酰氯可以經歷氧化加成、CO反插入、β-H消除過程形成另一分子烯烴,而烯烴底物可與催化中心配位,再經歷遷移插入、CO插入與還原消除得到相應的酰氯產物,由此構成“穿梭”機制的催化體系。
作者首先以環十二炔(1)為底物進行反應條件的篩選,從價格因素、原子經濟性和反應活性等多方面考慮,最終選擇丁酰氯作為CO/HCl供體,經過催化劑的篩選,得到Pd/Xantphos為最優的催化體系。在此基礎上,他們對底物的普適性進行了考察(圖2),由于產物酰氯具有很高的反應活性,分離產率是通過原位酰胺化/酯化之后計算的。對于大規模的反應(5 mmol),反應可以通過蒸餾得到酰氯產物3。位阻較大的底物參與反應時產率不是十分理想(6-7);炔烴的α位含有極性取代基時,反應具有較好的選擇性(8);然而β位含有極性取代基時底物的反應選擇性較差(9)。末端炔都符合馬氏加成原則,反應對于鹵素、醇類(含有保護基)、酯、酮、氰基、雙鍵、醚、酰胺等官能團都具有很好的兼容性(8-24);具有環張力的烯烴也能參與反應得到相應的產物(25-27);非活化的末端烯烴的反應收率有所下降(28-31)。烯烴雙鍵的鄰近位置含有極性基團時,產率有所提高,這說明鄰近的官能團可能對金屬中心具有一定的配位作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找試劑”的所有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找試劑所有。如需轉載請與4008-955-95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 載使用時須 注明來源“找試劑”,違反者本網將追究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3.本網評論版權中各網友的評論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的觀點或立場。2019中國500強排行榜發布,23家化工企業14家醫藥企業上榜!(附完整榜單)
2019-08-02 14:03:04西隴集團成員——上海西隴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精彩亮相BCEIA 2015
2019-08-01 15:44:06找試劑網 zhaosh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危化品生產經營許可證:滬(普)應急管危經許[2021]205431(F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