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與能源是一對冤家,無論是污水處理還是海水脫鹽往往都需要消耗能量,而許多能源設備的運轉又需要水的參與(比如冷卻設備),同時獲取干凈水源與清潔能源是科學家們夢寐以求的目標之一。來自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Vicki Chen教授和侯經緯(Jingwei Hou)博士等人近期在Angew. Chem. Int. Ed. 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他們成功利用了漆酶(laccase)降解有機污染物過程中的酶分子內電子轉移過程實現了持續的電能輸出,將污水中有機污染物作為“燃料”,同時實現了污水處理與發電過程。論文第一作者為Vicki Chen教授課題組博士生紀超(Chao Ji)。
事實上,酶燃料電池并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酶催化的氧化還原反應都涉及電子的轉移過程,因此,將不同的酶分別固定在陰極與陽極,兩極分別發生氧化和還原過程,將電子轉移過程轉化為電能。不過,大部分的酶燃料電池需要兩種不同的酶來實現這一過程。本文的作者們發現,在氧化還原酶的催化過程中,電子轉移過程在單一酶中完成,也就是說,催化過程中酶自身就像是一個小的電池,只是缺乏手段將這些分子內的電子轉移過程轉化為電流。
受此啟發,他們選擇了一種常見且高效的氧化還原酶——漆酶作為電極的固定酶,雙酚A(BPA)作為電池燃料,構建了僅有一種酶的燃料電池。需要指出的是,漆酶經常被用于染料及其他有害物質的降解過程,而BPA也是一種常見的水體污染物。實現氧化與還原過程分離的關鍵在于電池的設計。他們用一張質子交換膜將電池隔離成兩半,一半通入氧氣(正極液),另一半則通入氮氣(負極液),漆酶則被固定在具有高比表面積和導電性的碳納米管后再復合到碳氈上,用導線相連。然后,將BPA加入到負極液中。此時,BPA在負極漆酶的T1位點被氧化,電子通過漆酶傳輸到碳納米管,再通過導線傳輸到另一邊的正極,再在正極處漆酶的T2/T3位點參與氧氣的還原反應。
這樣的電池效率如何呢?在濃度為0.5 mM的BPA下,電壓的峰值達到0.12 V,最大能量密度則為160 mW?m-2。同時,在閉合電路下,酶在12小時左右即可完成對98% BPA的降解。
不同條件下的能量效率以及污水處理效率。圖片來源:Angew. Chem. Int. Ed.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設計具有普適性,辣根過氧化物酶、甲酸脫氫酶、葡萄糖氧化酶,均能實現這樣的單酶燃料電池。
這項研究首次表明,將單一氧化還原酶中的電子轉移過程提取出來是有可能的。不僅如此,作者們利用同樣的概念可通過甲酸脫氫酶將CO2生物轉化為甲酸并同時發電,即實現了CO2的固定又能產生能源,這在未來也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
當然,這樣的電池能量密度較低,目前只是處于概念階段,但是它們卻為未來設計更為高效環保的新型生物電池提供了可能的思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找試劑”的所有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找試劑所有。如需轉載請與4008-955-95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 載使用時須 注明來源“找試劑”,違反者本網將追究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3.本網評論版權中各網友的評論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的觀點或立場。2019中國500強排行榜發布,23家化工企業14家醫藥企業上榜!(附完整榜單)
2019-08-02 14:03:04西隴集團成員——上海西隴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精彩亮相BCEIA 2015
2019-08-01 15:44:06找試劑網 zhaosh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飞a經營許可證:滬(普)應急管危經許[2021]205431(F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