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魚,不僅是吃貨們喜愛的海鮮,也是科學家們鐘愛的模仿對象。它們的噴墨水、變色以及快速退游等技能,給了科學家們不少啟發。近日,韓國成均館大學(Sungkyunkwan University)的Changhyun Pang教授等人再次“偷師”章魚,并收獲Nature 論文一篇。他們在章魚腕足吸盤微觀結構的啟發下,仿生制備了具有超強粘附特性的“吸盤貼”(adhesive patch)。該吸盤貼制作簡單,在干燥、潮濕、水下甚至油相環境下仍具有優秀的粘附性,能夠多次循環可逆使用,并且不會給材料表面帶來任何污染。
“Hi,人類學生”。圖片來自網絡
依靠表面間的機械聯鎖或分子引力的粘附策略,一旦遇到液體往往都會出問題,粘合強度下降,使用壽命縮短。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浴室里用的帶背膠或帶吸盤的粘鉤,往往隔三差五就會從瓷磚墻面上掉下來。浴室里的粘鉤掉了不會帶來太大損失,但工業生產以及交通運輸中的粘附失效,往往會引起較大的麻煩。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開發了多種粘合劑來解決問題,比如包含多級蘑菇形或多孔結構具有吸力或毛細作用力的粘合劑,包含納米顆粒的超分子結構粘合劑,以及使用多種蛋白質聚電解質的粘合劑等等。但是開發一種制備簡便、成本低、環境適應性強且能夠有效避免粘合材料表面污染的新型粘合劑仍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課題。Changhyun Pang教授等人從章魚捕食及移動過程受到啟發,仔細研究了普通章魚(Octopus vulgaris)腕足吸盤的微觀結構——頂端開孔,底部卻有一個球狀突起。這種結構或許就是章魚在水下依然可以牢牢抓緊獵物的“秘密”。
章魚吸盤的微觀結構。圖片來源:Nature
研究人員隨后“山寨”這種結構,以多孔硅基底為模,制備了具有章魚仿生結構(octopus-inspired architecture,OIA)陣列的聚氨酯丙烯酸酯(s-PUA)吸盤貼。s-PUA透氣率低,有利于干濕環境下均保持較好的吸力。整個制備過程(如下圖c)未涉及繁瑣的合成及表面修飾步驟,方法簡便,適用于大規模高效生產。這種仿生吸盤貼還可以用于潮濕、不平整的表面,比如人類會出汗的皮膚(下圖d),貼上和揭下都很容易。而OIA陣列是這種良好性能的基礎(下圖e/f)。
仿章魚吸盤的OIA吸盤貼的制備過程及微結構。圖片來源:Nature
研究團隊對具有不同微結構陣列的s-PUA貼進行粘附力對比測試。研究發現,s-PUA貼仿章魚吸盤的結構中的微米級球狀凸起能夠有效增加結構陣列的界面粘附力。進一步測試表明,具有球狀凸起結構的仿生吸盤貼在干燥環境、潮濕環境都有良好表現,甚至在水下及油相中這種仿生吸盤貼對硅片、玻璃及粗糙基底等材料的表面都呈現出較強的可逆粘附作用。并且,在多次重復循環測試過程中,貼片的粘附性能表現穩定。研究團隊進一步采用該仿生吸盤貼進行實際應用測試,在空氣氛圍和水相都能夠實現大尺寸硅片(8 inch)的高效轉移,且轉移過程中能夠有效保持硅片表面清潔,應用前景廣闊。
OIA仿生吸盤貼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粘附性能及實際應用測試。圖片來源:Nature
在論文中,Changhyun Pang教授等人還對OIA仿生吸盤貼在潮濕環境下良好粘附性能背后的機理進行了深入研究,在此不做贅述。
談到用途,作者認為這種仿生吸盤貼可在臨床上用于人類皮膚,代替如今“粘上容易撕下難”的各種醫用粘合劑,還有可能結合干細胞或藥物來促進傷口愈合。
總之,Changhyun Pang教授等人通過仿生章魚吸盤微結構,開發了一種制備簡單、粘附力超強的聚合物基粘合貼。基于材料表面復合微觀結構陣列的構筑,賦予材料較強的界面粘附性能,該策略拓展了不同材料間有效粘接的方法和途徑,同時克服了傳統的粘合劑制備方法存在的諸多缺陷和應用范圍限制。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找試劑”的所有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找試劑所有。如需轉載請與4008-955-95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 載使用時須 注明來源“找試劑”,違反者本網將追究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3.本網評論版權中各網友的評論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的觀點或立場。2019中國500強排行榜發布,23家化工企業14家醫藥企業上榜!(附完整榜單)
2019-08-02 14:03:04西隴集團成員——上海西隴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精彩亮相BCEIA 2015
2019-08-01 15:44:06找試劑網 zhaosh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危化品生產經營許可證:滬(普)應急管危經許[2021]205431(F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