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科學與材料科學、信息科學、生命科學和環境科學等前瞻領域的交叉與結合,對推動社會進步、改善人們生活質量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高分子科學與材料科學的學科交叉,建立了以塑料、橡膠和纖維三大高分子合成材料為代表的傳統高分子工業;高分子科學與信息科學的學科交叉,產生了以光電磁功能高分子為代表的新興學科領域-塑料光電子學;高分子科學與生命科學及環境科學的學科交叉,形成了以生物醫用高分子和生態環境高分子為代表的新興高分子產業等等。
高分子材料是現代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石,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國家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證。
那么高分子領域有哪些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哪些內容呢?
高分子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
小編帶您一起瀏覽材料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都在做什么?
實驗室的主體依托學科是復旦大學的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全國重點學科。該學科創建迄今已有50余年的發展歷史。實驗室以“分子工程學”思想為導向,把結構性能關系研究、分子設計與合成、材料制備與應用融為一體。以“國家重大需求和學科前沿導向的基礎研究”為總體定位,結合學科發展和學科交叉的需要,基于原有的研究基礎,設置四個主要研究方向:
(1)通用高分子的高性能化;
(2)生物醫用高分子的設計;
(3)高分子相關的功能介孔材料;
(4)高分子多尺度制備科學與技術。
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川大學)1991年在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學科基礎上組建,是世界銀行貸款“重點學科發展項目”建設的7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和確定的七個試點實驗室之一。
本實驗室的總體定位是瞄準國家關鍵需求和國際高分子材料科學研究前沿,以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加工為特色,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建設高分子材料領域內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和對外交流的重要基地,為我國高分子材料科學和高分子工業的發展提供知識、技術和人才支撐。
一、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新技術和新原理的研究
二、聚合物成型理論和技術研究
三、油田開發用高分子材料
四、廢棄高分子材料回收處理與再生利用
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
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于2011年10月獲批建設,2013年通過科技部建設期驗收正式運行,同年參加科技部重點實驗室評估獲評優秀。實驗室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學科前沿,開展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共性基礎科學問題與關鍵技術研究,凝聚和培養高層次人才,促進國內外科技合作與交流,實現原創性發現。
研究方向:
一、有機聚合物發光顯示及照明材料與器件
有機發光材料合成、光物理、器件物理、驅動基板、發光器件集成
二、有機聚合物光伏材料與器件
光伏材料合成、薄膜聚集態結構、器件物理、柔性大面積器件制備技術
三、光纖及玻璃材料與激光器件
無機玻璃材料、無機光纖、無機發光材料、光子控制與轉換、光纖激光器件
四、生物光電及成像診療
AIE發光材料、生物標記、生物檢測、生物傳感
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前身是1989年經中國科學院批準,依托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建立的中國科學院高分子物理聯合開放實驗室。
實驗室總體定位 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定位于高分子科學的基礎研究和高分子材料的高技術研究,推動高分子科學與材料科學、信息科學、生命科學和環境科學等前瞻領域的交叉,促進高分子材料在相關領域的實際應用,實現高分子科學與高分子技術的協調并重發展。不僅能夠在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加工等領域方向創造出標志性成果,取得不可替代地位,而且在凝聚杰出人才和優秀研究群體、營造學術交流氛圍、建設公共設施平臺等方面,實現示范和引領作用,成為代表國家水平、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一流國家重點實驗室。
主要研究方向
實驗室選擇高分子的高性能化、高分子復雜體系和功能高分子的分子工程作為主要研究方向,力爭通過交叉聯合、協力攻關的發展模式在高度學科交叉領域方向取得在國際上具有原創性的研究成果,在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領域形成具有國際核心競爭力的自主創新成果,推動我國高分子科學與高分子技術的跨越發展。
一、高分子的高性能化
-高分子的結構可控合成與性能優化。 發展烯烴/雙烯烴的活性配位聚合、烯烴與功能單體的高效共聚合、組成與結構可控的高分子控制合成新方法與新技術;利用分子設計原理和新合成反應,制備新型拓撲結構和有機/無機雜化鏈等特殊結構與性能的新型高分子。
-高分子反應加工。 通過發展在線檢測技術及理論和模擬方法,重點研究高分子反應加工中的機理與動力學、形態結構的形成和演變,建立結構與性能的關系,發展新型功能化、高性能化高分子材料。
二、高分子復雜體系
發展從微觀到介觀再到宏觀尺度及其逆過程的理論與模擬方法,完善多尺度結構的現代表征手段,研究多相、多組分高分子體系分子鏈構型演變、相轉變、聚集態結構形成等過程的熱力學和動力學協同控制機制和規律性。
三、功能高分子的分子工程
-光電功能高分子。 面向塑料光電子學,特別是有機平板顯示與高分子薄膜太陽能電池應用目標,以解決光電功能高分子的分子結構與電子結構的關聯、凝聚態結構與光電性能之間關系等關鍵科學問題為核心,在分子設計與合成、薄膜生長與調控、微加工方法、器件組裝與優化等方面開展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
-生物醫用和生態環境高分子。 通過發展高效生物與化學物質轉化新方法,充分利用生物質和二氧化碳資源,研究智能型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設計與合成方法,實現結構與性能調控,發展新型生物醫用與生態環境高分子材料。
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依托吉林大學物理化學和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兩個國家重點學科,是經國家科技部批準建設的以超分子體系為研究對象的實驗室。多年來,實驗室的發展得到了國家和依托單位吉林大學的大力支持。
實驗室定位于基礎研究, 研究成果向高新技術輻射。實驗室的科學研究主要面向復雜超分子體系,以膜和微粒的組裝體系為切入點,關注超分子組裝體的光電和生物功能,并注重發展組裝體的譜學與理論模擬。目前,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超分子組裝與組裝過程;超分子結構與光、電功能材料;生物超分子組裝體;超分子組裝體譜學與模擬。
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
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依托于東華大學,源于我國第一個化學纖維專業,于1992年由國家計委批準籌建,1996年通過國家驗收,2003、2008和2013年三次通過國家評估,是我國紡織和材料領域重要的國家級科研基地,為我國發展成為化學纖維生產大國,并向纖維強國邁進做出重要貢獻。目前設有三個研究方向。
一、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
1.研究碳纖維制備過程中的結構設計與調控。特別是碳纖維前驅體聚合結構設計、紡絲溶液的分子流變學及其凝膠化等相轉變熱力學、紡絲過程聚集態演變規律和調控方法、低成本碳纖維制備技術等。
2.研究有機高性能纖維制備過程中的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包括聚芳酰胺、HSPE、PI、PPS等高性能纖維、新型單體的分子設計與合成、復雜多相高活性縮聚反應體系的反應規律與控制等。
3.研究無機高性能纖維的制備技術和相關的科學問題,特別是溶膠-凝膠法制備氧化物纖維和非氧溶膠-凝膠法制備氮化物無機高性能纖維、前軀體聚合物的分子結構設計與合成、有機無機轉化機制等。
4.研究復合材料制備的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特別是纖維增強復合材料、高性能纖維的表面處理和復合材料界面科學,紡織結構復合材料的設計與成型加工等。
二、功能纖維與低維材料
1.研究新型聚合物的結構設計和合成,特別是功能性成纖高分子的縮聚反應規律,為制備新型纖維材料及通用纖維材料的多功能和仿真超真化提供理論支撐。
2.研究低維材料加工過程中多級結構的演變規律和調控方法,特別是在線檢測技術的研究,為調控纖維的凝聚態結構提供理論指導。
3.研究納米纖維、納米管、納米線的復合結構設計與功能調控,開展低維納米材料在環境、能源、通信等領域的應用研究。
4.研究智能凝膠材料、凝膠纖維、導電與光電纖維材料等功能纖維材料。
三、環境友好與生物纖維材料
1.研究纖維素、甲殼素、PLA等生物源高分子纖維材料的溶液熱力學及其相轉變規律、固體聚合物動力學等基本科學問題,為纖維材料制備提供理論指導和關鍵技術支撐。
2.研究開發低能耗、低污染的纖維綠色生產技術,包括離子液體、NMMO等新型溶劑的纖維成型加工理論與技術。
3.研究纖維材料的仿生制備、材料仿生結構設計與制備、組織工程纖維材料、材料生物相容性等生物材料制備的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
文章鏈接:中國化工儀器網 http://www.chem17.com/news/detail/113566.html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找試劑”的所有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找試劑所有。如需轉載請與4008-955-95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 載使用時須 注明來源“找試劑”,違反者本網將追究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3.本網評論版權中各網友的評論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的觀點或立場。2019中國500強排行榜發布,23家化工企業14家醫藥企業上榜!(附完整榜單)
2019-08-02 14:03:04西隴集團成員——上海西隴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精彩亮相BCEIA 2015
2019-08-01 15:44:06找試劑網 zhaosh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危化品生產經營許可證:滬(普)應急管危經許[2021]205431(F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