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復雜、精巧的智能生物系統一直是人類科技創新的靈感源泉。眾多科學家在仿生學科的不同領域取得了諸多的顯著成績和突破。但是,目前模仿智能生物,設計、構建能夠進行自我調節、目標自主識別的微型人工智能系統仍然是仿生微機器人技術領域的一大挑戰。光作為一種常見的外界刺激源,具有可遠程控制、清潔、無接觸等獨有特性,使得光控智能微型機器人的研究成為當前熱點。但是,之前諸多研究都是基于外部入射光源進行器件的致動等操作,使其應用范圍有一定局限性。
近日,芬蘭坦佩雷理工大學(Tampe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o Zeng和Arri Priimagi等科學家以捕蠅草為仿生對象,通過將含偶氮光響應性液晶彈性體(liquid-crystal elastomer,LCE)與光學纖維相結合,設計、構筑了一款無需外部光源輔助的自動化智能軟體機器人。該軟體機器人能夠感知和識別目標,并可自動捕獲與釋放目標。
天然捕蠅草的機械刺激響應性。圖片來源:Nat. Commun.
人工“捕蠅草”的光刺激響應性。
研究團隊基于摩擦取向的方法使得含偶氮LCE液晶基元進行取向排列,從而增加其光致動性,從而制備具有較強光響應性的LCE樣條作為光致動夾具。與之相連的光纖傳輸入射光線,光致動夾具能夠基于光強變化實現“開/關”的可逆智能調控。
當有目標物體處于人工“捕蠅草”的夾具上方時,器件自身光纖傳輸的光線照射到目標物體后產生光線反射;反射光則激發光響應LCE產生致動彎曲,從而抓取目標物體。而當光纖光源關閉后,LCE又恢復其初始的伸展狀態,實現目標物體的釋放。該光致動器件的巧妙結構設計,實現了軟體器件的自動感知和抓取/釋放“人造昆蟲”,并克服了對輔助外部入射光源的依賴。
該光致動裝置能夠高效可逆抓取/釋放質量為其自重幾百倍的任何形狀的微小物體。而且光致動夾具產生的致動力大小和光響應速率能夠通過光強進行精確調控。
——總結——
模仿自然界的有機體進行功能性微型機器人系統設計、構筑是當前的研究前沿熱點之一。但是,實現仿生機器人多種環境體系下寬領域智能化應用仍是一項巨大的挑戰。該論文中,研究團隊通過將含偶氮光響應性LCE與光纖相結合,克服了對外部光源的依賴。基于器件結構的巧妙設計,實現了軟體光致動器件的智能化目標感知、捕獲及釋放操控。這種簡單的人工“捕蠅草”智能光驅動裝置設計,將為其他智能微機器人的設計、開發奠定基礎和提供指導。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找試劑”的所有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找試劑所有。如需轉載請與4008-955-95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 載使用時須 注明來源“找試劑”,違反者本網將追究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3.本網評論版權中各網友的評論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的觀點或立場。2019中國500強排行榜發布,23家化工企業14家醫藥企業上榜!(附完整榜單)
2019-08-02 14:03:04西隴集團成員——上海西隴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精彩亮相BCEIA 2015
2019-08-01 15:44:06找試劑網 zhaosh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危化品生產經營許可證:滬(普)應急管危經許[2021]205431(FYS)